中国软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软件头条

软件头条

罗永浩的AR创想:软硬件难题待解

中国软件网2023-03-15软件头条硬盘对拷软件
软件架构有哪些,硬盘对拷软件,抢沙发软件,罗永浩的AR创想:软硬件难题待解,软件架构有哪些,硬盘对拷软件,抢沙发软件近日,知名创业者罗永浩在直播间官宣其AR创业公司名字为“ThinRedLine”(细红线),并公开了招聘邮箱,称

罗永浩的AR创想:软硬件难题待解

罗永浩的AR创想:软硬件难题待解,

  软件架构有哪些,硬盘对拷软件,抢沙发软件近日,知名创业者罗永浩在直播间官宣其AR创业公司名字为“Thin Red Line”(细红线),并公开了招聘邮箱,称现阶段主要招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对此,一家VR(虚拟现实)大厂的产品研发负责人、深耕XR(扩展现实,包括AR、VR等)行业多年的Jack(化名)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现在AR(增强现实)在全球都没有一个成功品牌或标杆,(罗永浩)能做出什么我们都很困惑。”

  再创业为什么选择AR?罗永浩一个月前接受《晚点》采访时曾经提到,有两个方向是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后半辈子去做的,一是电动汽车,二是下一代计算平台,综合估算难度和时间窗口后才选择了AR创业。

  不过在圈内人Jack看来,罗永浩进入AR领域选择了一个“奇怪的时间点”,因为目前AR行业没有新鲜事,参与其中的各厂家在技术以及供应链上都没什么可以藏着掖着的。

  “如果能做出对用户对市场有吸引力的AR产品,苹果、HTC等早就做了。大厂之所以一直没出,就是因为现在的供应链还达不到他们的标准。”Jack坦言。

  实际上,AR创业所要面临的软硬件难题,罗永浩也有清晰的认知。“目前整个行业的硬件水准还没法大规模商业化成功,比如说功耗、发热、重量、续航时间等,离普通消费者能接受、能消费,还差得远。”他提到,行业里普遍估计,商业化条件基本成熟大概还需要5年时间。

  罗永浩表示,在等待行业成熟商业化的这段时间,他们的软件团队会把一个消费级别的AR设备上所需要的全部内建软件,以及大量底层设计重构过的操作系统彻底写完。

  简单来说,V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以视觉和听觉感受为主,并能够实现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而AR则是将虚拟与现实叠加,使其能被同时感知,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012年,谷歌发布第一代AR眼镜Google Glass向世界展示了AR;2016~2017年,国内掀起一股AR热潮;到了2018~2019年的时候,资本疯狂涌入,第一批AR创业者开始出现。”Jack介绍,经过多年发展,AR硬件在国内的年销量只有十几万台,远低于VR。“这种销量在国内都称不上是一类产品。”

  来自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VR/AR终端出货量达1123万台,其中VR头显出货量高达1095万台;而根据VR陀螺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VR/AR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1110万台,同期全球AR出货量为57万台。

  相比于AR,罗永浩认为,目前出货量较大的VR,本质更像是游戏主机,有些人觉得VR是下一代平台,还弄出“元宇宙”的概念讲一些宏大的故事。“如果一年卖一两亿部,那它可能是史上最畅销的游戏机,但一定不是计算平台。我相信AR才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当然,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有共识了,并不是我们的创见。”

  纵观今年上半年,国内AR眼镜领域确实足够热闹,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都进行了投资。其中,1月,打造出同名虚拟形象的李未可,获得字节跳动投资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AR眼镜产品;3月,腾讯投资了AR眼镜厂商蜂巢科技;4月,阿里巴巴领投了AR眼镜制造商Nreal。

  “目前AR在工业领域技术比较成熟了,但在消费领域AR还处于烧钱阶段。”投资人、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表示,尽管AR在to C市场想象空间较大,但缺少爆款产品的落地场景。

  Jack也表达了相似观点,虽然国内AR市场格局还未形成,存活超3年便是AR领域的“优等生”了,他们包括Nreal、Rokid和亮风台。

  “Nreal公司形象包装做得足够漂亮,采取和运营商合作的模式,将AR产品和5G手机或者5G套餐搭售,主要市场分布在西班牙、韩国和日本等国外地区;做AI机器人出身的Rokid,后来做AR软件,面向工业、安防等to B行业;亮风台则是针对电路、煤矿、探测等行业做定制化AR开发应用。”Jack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苹果AR设备明年发布”的消息传出,这助长了资本看好AR赛道的信心。然而,从去年夏天到现在,Jack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很多初创硬件公司开始热炒AR概念,这和以往拥有较好内容生态的大厂做硬件不一样。

  “国内突然有一些小的创业公司跳出来,宣传自家产品有漂亮的参数,有非常好的产品质量和外观,但他们没有内容。”Jack一语道出其中的短板。

  不可否认的是,AR初创公司能够推出产品,主要是获益于国内较为成熟的AR供应链。“放眼全球能达到量产阶段的AR/VR公司,它们的光学器件、显示屏幕等都在国内生产或者加工。”Jack说。

  按照罗永浩的说法,其新公司希望做出一个如同2007年iPhone+OS(操作系统)那样划时代的平台,打造新的苹果公司,“把一切都打进去”。罗永浩表示,计划招聘数百到上千人,用3~5年时间做出有代表性的AR硬件和操作系统。

  Jack认为,如果从硬件角度来说,目前做AR不谈屏幕、光学器件等可能都是假把式,因为虽然国内已经有像舜宇光电这样不错的光学加工厂,但供应链能做的技术还比较有限。

  Jack提到一位在国内某AR光学核心研发加工厂的专家的观点,该专家认为理想化的AR效果从物理上说比较难以生产出来,要么屏幕亮度不够,要么玻璃做不到足够薄,或者镀膜、纳米胶无法实现持续效果。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种AR渲染的效果目前硬件还无法实现,所以苹果从未对外说自己做AR。”Jack认为,当罗永浩做锤子手机时,手机供应链已经很完备,做出一个手机不会和苹果等品牌手机有很大差异,但AR供应链能给出的物料现在还达不到大厂所需要的效果。

  罗永浩也表示:“现在到了全新的AR时代,大家都是零基础,都是在一张新的白纸上作画。”罗永浩提出,头几年就是需要耐着寂寞搞研发,以研发为主,具体来说,新公司的硬件团队会每年研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不对外发售,仅限内部开发使用,直到商业化售卖条件和整体环境大致成熟时才会开售。

  罗永浩坦言,未来5年里,AR 行业一定还有至少一个超级低迷的时期,但也会有一些相对确定性的收入。“比如AR和VR软件的代码复用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为AR所做的某些应用,可以稍加改动就先在VR平台上发布。因为VR平台的软件红利期即将到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并且这种实践不会偏离公司的长期目标。”他还提到,虽然通用型的AR设备商业化还需5年左右时间,但是特定用途的垂直类型AR设备,比如针对教育、复杂技能培训、特殊行业的AR眼镜,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所以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有收入的。

  罗永浩坦承,自己做AR是九死一生,到了真的做不下去的时候,不介意新公司被收购。“最后,如果运气实在太差,连B计划都没成功,比如刚好没赶上合适的买家,导致OS和生态都没戏了。再退而求其次,也有很大的机会做成AR时代的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这样的智能硬件产品公司。”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