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软件头条

软件头条

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基本面、估值双底需求复苏、盈利改善

中国软件网2023-01-02软件头条金山软件董事长
做推文的软件,金山软件董事长,制作二维码软件,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基本面、估值双底需求复苏、盈利改善,做推文的软件,金山软件董事长,制作二维码软件截至2022年12月1日,行业(中信行业分类)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达到47.33

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基本面、估值双底需求复苏、盈利改善

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基本面、估值双底需求复苏、盈利改善,

  做推文的软件,金山软件董事长,制作二维码软件截至2022年12月1日,行业(中信行业分类)PE TTM(整体法剔除负值)达到47.33倍,PS TTM约为2.81倍,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计算机很多优质公司估值均在底部区域。 看未来2-3年,行业有比较确定的基本面改善预期,基本面的拐点预计明年大概率就可以看 到。首先,今年是基本面的低谷期,计算机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客户,因为疫情对经济、 财政的影响,今年政府和中小企业的支出压力较大,今年支出上是低基数,明年存在较大的 改善可能性。另外,明年开始进入十四五的第三年,参考历史,政府的IT投入意愿有望改善。 此外,从3-5年的时间维度看,数字经济作为国内经济调结构的重点投入方向之一,投入上 有望得到倾斜。 计算机不少头部公司过去2-3年在产品、研发、市场等领域投入力度较大,22、23年的普遍 方向是控费提效(这符合计算机研发的建设规律),如果需求改善,利润的弹性会更明显。 建议关注方向:有确定增量的信创;产业较初期阶段的工业软件、智能驾驶;整体仍在偏底 部位置的网络安全;景气度持续向好金融IT等领域;贴息带来信息化投入增加的医疗IT、教 育IT领域。

  宏观视角下,板块行情是由基本面、流动性及政策催化下的市场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基本 面层面,不同经济周期下各行业增长的相对景气度造成资金在不同板块间选择的偏向性,带 来同一时期不同板块市场表现的差异;流动性宽松水平则是影响市场整体估值中枢变化的 核心因素;政策层面分为两类,一类宏观政策影响市场整体预期,一类产业政策影响产业趋 势并带来赛道投资机会。复盘计算机板块近十年市场表现,主要有13年中到15年中及19年 初到20年中两轮大牛市,其演绎逻辑亦符合我们前述“三因素”市场分析框架。

  13年中-15年中计算机板块第一轮牛市可大致分为两阶段,即13年中-14年中和14年中-15年 中。13年中-14年中主要为基本面及政策催化下的结构性行情,包括计算机板块在内的代表中国新兴产业方向的创业板率先反弹。这一阶段:基本面层面,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周期,计 算机等成长性板块较周期性板块行业景气度具有比较优势,更易获得资金青睐;政策层面, 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确定了七大重点科学领域部署;同年12月初发放4G牌照,产业政策带来市场对云计算、互 联网等赛道产业趋势的一致良好预期,基本面的相对景气度和政策面产业趋势的良好预期驱 动了该阶段计算机板块的结构性行情。14年中-15年中则为流动性和宏观政策推动下的整体 牛市,这一阶段:政策层面,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 市场环境的意见》,同年10月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助推产业并购整合 市场行情;流动性层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14年初流动性由紧缩变为定向宽松,15年大 放水,带来市场整体估值中枢提升,而此阶段计算机等成长性行业估值对流动性水平的敏感 程度相较周期性行业更高,市场表现也相对更好。

  13年中-15年中计算机板块第一轮牛市中,表现优异的细分领域主要有互联网金融、云计算、 医疗信息化及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方面,政策催化下形成市场对产业趋势的良好预期,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 融资试点,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部分公司开展P2P业务带 来业绩高增长进一步验证当时时点的市场逻辑,互联网金融赛道投资形成市场共识。云计算 方面,伴随IDC公司业绩高增,叠加部分公司提出SaaS转型带来的良好市场预期,云计算产 业链受热捧。

  19年初-20年中计算机板块第二轮牛市亦是基本面、流动性及政策三大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基本面层面,该阶段以钢铁、煤炭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处于周期下行阶段,计算机等成长性 行业具有相对景气度优势。流动性层面,该阶段市场流动性整体宽松,国债10年到期收益率 整体处于下行趋势。政策层面,各细分领域鼓励政策持续出台,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首提“新基建”概念,并于2020年初将“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云计算作为“新基建”核心 领域迎来快速发展,云厂商资本开支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公司SaaS转型顺利推进,投资逻 辑进一步得到市场验证;2019年中5G牌照正式发放,助力2019年成为5G商用元年,5G大 规模建设,数据量激增带来网络扩容、物联网等下游需求和应用场景放量预期,软件公司有 望核心受益。此外,20年初的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在线办公的普及,云计算市场行情得到强化。

  19年初-20年中计算机板块的第二轮牛市中,以政策驱动的云计算板块以及以偏好白酒为代 表的价值投资演绎推动的细分领域龙头市场表现更为突出。该阶段,市场风格上以偏好白酒 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占据主导,各类“茅”指数耀眼,市场更加偏好细分市场领域龙头。计算机 行业中,受“新基建”、5G等产业政策以及疫情催化下的线上办公逻辑推动,云计算市场行情得到强化。“市场偏好”及“政策催化”双浪叠加,使得计算机板块中以用友网络、宝信软件、深 信服、浪潮信息、广联达等为代表的云计算板块龙头取得更加亮眼的市场表现,同时以中科 创达、恒生电子及卫宁健康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龙头亦得到市场青睐。

  信创投资要点:政策驱动下,信创由党政向行业拓展,打开数千亿市场空间。预计未来5 年,整体信创替换空间:PC整机1,590亿元、服务器整机3,675亿元、CPU1,252亿元;操 作系统421亿元;数据库368亿元;中间件92亿元;流版签办公软件252亿元;办公软件OA系统265亿元(具体假设及测算请见正文)。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涉及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安全等IT全 栈架构的国产替代。伴随全球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美国对我国科技领域制裁力度日益加大, 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紧张局势带来的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重新思考,信创产业国产替代再 成热点。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即开始进行信创领域相关探索,2013年在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及工信部牵头下开始试点“党政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升级。2020年,在党政 办公应用替换全面推广带动下,信创迎来规模化发展元年,我国信创产业逐步进入“2+8+N” 落地节奏。目前,党政信创存量替换已近尾声,逐步进入增量需求国产化下半场;而政策推 动下,央国企及教育医疗事业单位等行业信创有望开启加速模式,带来信创市场数千亿级增 量市场空间。

  国产生态逐步构建,产品由“可用”向“好用”过渡,行业信创条件逐渐具备。目前,我国 已基本形成从包括芯片、存储、服务器及PC整机、打印机外设等在内的基础硬件,到包括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在内的基础软件,以及包括office办公软件、PDF阅读软件、电子 签章软件、OA系统等在内的办公软件及行业应用软件的全栈信创生态,适配范围不断扩大。 同时,云计算分布式架构的出现,能够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池化,业务需求增长时,通过向资 源池中加入新计算、存储节点方式提高系统性能,而无需升级系统硬件,降低了对硬件性能 的刚性要求。2019年,张家港农商行采用腾讯云TDSQL分布式数据库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在大幅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将综合硬件成本降低了75%,成功完成核心系统国产替代。我们 认为,伴随信创国产生态进一步完善、国产厂商产品得到更多用户反馈后迭代加速,加之云 计算分布式架构技术应用逐步成熟,行业信创已逐步具备规模化开启条件。

  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信创市场空间约为7,914亿元。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 年鉴(2021)》,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量约为1,004.32万人,假设目前为1,000万 人;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约有专任教师1,844.37 万人,民办学校数量占比约35.08%,依此计算公立学校专任教师人数约为1,200万人;根据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2020)》,2019年末我国国企从业人员约为3,139万人,假 设目前为3,100万人。综上,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职工总人数约为5,300万人, 假设PC配置比例50%,则以上行业PC国产替换需求总量约为2,650万台。

  伴随国央企及教育、医疗事业单位等行业国产替代放量,信创市场有望重回高增长。目前, 党政领域已逐步接近尾声。针对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行业,假设2027年之前全部替 换完毕,2022-2027年每年新增渗透率分别为6%、15%、25%、35%、15%、4%,则2023 年-2025年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在CPU、PC整机、服务器整机等基础硬件,操作系 统、数据库、中间件三类基础软件,以及Office、PDF、电子签章、OA系统等办公软件在内 的几大核心领域每年信创市场规模总量有望分别达到1,182亿元、1,964亿元及2,753亿元, 信创市场有望重回高增长。

  CPU信创市场空间较大,根据前文测算,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信创市场空间有 望达到约1,252亿元,2023年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8亿元。目前,国产CPU头部厂商主 要包括海光、兆芯、华为、飞腾、龙芯及申威6家厂商,技术路线) 以海光和兆芯为代表的x86内核授权厂商,其生态最为完善,但发展存在自主程度低和技术 授权两大壁垒,海光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后,AMD表示最新架构不再进行授权,兆芯使 用威盛电子的x86早期授权,性能相对落后;(2)以华为和飞腾为代表的ARM指令集授权 厂商,已拿到V8指令集授权,可以进行自主研发;但如果不能持续获取ARM最新的指令集 授权,则会影响后续产品性能;(3)以龙芯和申威为代表的自研架构厂商,目前申威已基 本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但生态体系尚需进一步培育。我们认为,中短期,海光x86、华为鲲 鹏ARM、飞腾ARM有望优先受益于生态系统的相对完善。

  根据前文测算,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信创市场空间约为 421亿元,2023年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亿元。目前,国产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均是基 于Linux内核的二次开发,主要厂商包括麒麟、统信、普华、中科方德及一铭软件等,其中麒 麟操作系统在信创领域优势明显,根据亿欧智库《2020信创发展研究报告及60强企业》报 告数据,在党政、国防办公领域,麒麟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90%以上;与此同时,统信操作 系统也快速崛起,根据诚迈科技年报披露数据,统信软件2021年实现营收6.8亿元,同比增 长约59%,增长迅速。国产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形成双足鼎立市场格局。

  根据我们测算,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数据库国产替代市场空间约为368亿元, 2023年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55亿元;从整个信创产业链来看,数据库属于我国较具竞 争力的一环。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亿欧智库统计,我国国产数据库厂商市场份额已由2017 年的35.2%上升至2020年的47.4%,国外厂商份额被不断压缩;从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来看, 涌现出包括以达梦数据、人大金仓等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厂商,以阿里、腾讯、华为等为代 表的云数据库厂商,以巨杉数据库、星环科技为代表的初创型厂商以及以中兴、东方国信等 为代表的跨界厂商等多种类型厂商,呈现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后续,随着信创逐步由党政 向以国央企、教育/医疗事业单位为引领的行业延伸,叠加政策支持优势以及国产数据库厂 商多年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的经验积累,国产数据库厂商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们前文所测算,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中间件信创市场空间约为92亿元, 2023年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4亿元。根据CCW Research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中间件 市场约47.8%的市场份额仍然掌握在IBM、Oracle等国外厂商手中,以普元信息、东方通、 宝兰德、中创股份、金蝶天燕等为代表的五大国产中间件厂商市占率合计约为19.6%,国产 替代空间依然较大。

  2019-2021年,受益于党政、金融、电信等领域信创,以东方通、普元信息、宝兰德为代表 的国产中间件厂商基础软件业务均迎来快速增长。从下游客户构成来看,东方通下游客户以 电信、政府行业为主;普元信息以金融行业客户为主;宝兰德以电信行业客户为主,20年开 始逐步在政府领域取得快速增长。受益于2019-2021年党政、金融、电信等领域信创,东方 通、普元信息、宝兰德基础软件业务均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3.62%、 20.99%及55.23%。

  5. OA 协同管理软件:市场较为分散,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掌握竞争优势

  根据我们测算,参考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法人机构统计数,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机关法 人23.8万个,国有及集体企业47.4万个;参考立鼎产业研究中心统计协同管理软件在我国各 行业的渗透率,2017年政府机构为18%,假设每年增加1%,2025年增加至26%;其他行业 平均为16%,假设每年增加1.5%,2025年增加至28%;依此计算我国机关法人、国有及集 体企业协同管理软件累计市场总容量,2023年机关法人协同管理软件市场累计总容量约为 5.7万套,国有及集体企业约为11.9万套。 根据上述计算所得机关法人、国有及集体企业协同管理软件市场总容量,假设机关法人 2022-2025年每年协同软件国产替换的比例均为8%,国有及集体企业2022-2025年协同管 理软件每年国产替换的比例分别为7%、11%、17%及25%,则2022-2025年我国机关法人、 国有及集体企业OA协同管理软件信创市场每年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到24.3亿元、35.2亿元、 52.2亿元及76.3亿元(注:本测算仅包含机关法人及国有及集体企业,暂未包含事业单位)。

  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较为分散,根据产品不同可分为综合协同办公管理平台 厂商及垂直协同办公软件厂商。其中协同管理软件属综合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国内厂商已近 500家,其中自有品牌超过40个,传统代表厂商包括致远互联、泛微网络、蓝凌软件等。同 时,协同管理软件领域竞争厂商又可细分为三类,即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及 独立软件开发商以及互联网厂商。其中,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业务模式为标准化产品+定 制化解决方案,其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高,规模化效应强;系统集成商及独立软件 开发商则主要提供定制化开发和系统集成开发,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可复制性弱,交付成 本也较高;互联网厂商则主要提供工具型产品,如腾讯企业微信、阿里钉钉等,从组织轻量 级及移动端入口出发,交付成本低,目前同传统厂商处于合作竞争状态。我们认为,作为典 型的to B和to G业务,品牌力、产品力、营销力是协同管理软件厂商竞争的关键要素, 未来 规模较小的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受产品技术、营销网络、专业服务能力以及资金等方面制约, 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系统集成商与独立软件开发商从项目开发成本、客户体验等方面 考虑,也将优先选择实力较强的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产品,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向 以致远互联、泛微网络等为代表的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厂商集中。

  工业软件投资要点:头部客户兼具稳定付费能力和数字化持续投入意愿,支撑工业软件穿 越周期。高基数下制造业营收增速虽有回落,利润率仍维持稳定,需求端不必过度担忧。 嵌入式与经营管理软件已破局,生产控制与研发设计为攻关重点。

  长期视角: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典型场景受到国家大力推动和企业自发建设双重驱 动,有望实现加速成长。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红利加持中实现快 速增长,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崛起。特别是经历2020年的疫情考验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 的份额实现显著提升,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比近30%,已稳居世界第一。而在工业发展水平 上,目前我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转型升级获得了初步成果,但产业链短板依然突 出,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仅有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如德 国(45.3%)差距更大。工业化后期国产替代是本土科技企业成长和追赶世界技术前沿的过 程,国产替代的基本方向是处于产业链短板的“五核”领域,即由关键核心技术所支撑的核心 材料、核心部件、核心设备、核心工艺和核心算法。

  中期视角:头部客户抗风险能力强,兼具稳定付费能力和数字化持续投入意愿,支撑工业软 件穿越周期。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体现出头部集中的大趋势,有助于平抑由供给波动带来 的产品价格周期震荡,增强工业软件需求持续性。并且龙头企业通过采购和生产两端的规模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后,纷纷加大对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力度,意在提 高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对增长的贡献。据埃森哲《2021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报告》 显示,2018-2021年转型领军企业不断夯实基础,凭借数字化能力积累,面对疫情迅速反应、 果断创新,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在营收增速维度上,转型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从疫情 前的1.4倍扩大至疫情后3.7倍。 从微观角度来看,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信息化投入与业务景气度周期往往不是同步的— —在营收增长开始趋缓的初期,由于产能满载情况有所缓解,企业反而在技改安排上更有余 裕。较强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地位允许其在行业景气低谷期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积极推 进自身数字化转型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头部客户旺盛需求支撑下,工业软件和 智能制造有望实现穿越周期成长。

  短期视角:高基数下制造业营收增速虽有回落,利润率仍维持稳定,需求端不必过度担忧。 表观来看,部分智能制造下游的周期行业经历了2021年盈利高峰,同比口径营收利润出现 负增长。而如果剔除基数效应(以相比2019年复合增速计算),则2021-2022年整体制造业 营收增速较为平稳,同时利润率相比2021年高点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18年以来均值 附近。随着下半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发力显效,工业经济加快恢复,企业效益逐 步好转,预计国内制造业经营的短期波动不会对数字化投资需求产生压制。此外全国各地持 续出台针对智能制造项目和国产化工业软件的补贴政策,进一步补足下游客户付费能力,保 障行业稳健发展。 在结构方面,同样剔除基数效应后可以看出,制造业营业利润复合增速虽有所下滑,但绝对 额仍实现了正增长。而上游采矿业的利润复合增速相对较高,结合2020年八部委发布《关于 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矿山安监局等监管机构持续出台政策要求,矿山信息 化需求较为旺盛。部分头部自动化厂商如中控技术也在智慧煤矿领域展开布局,供需两侧共 同推动下,其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增长。

  重硬件、轻软件;重实施,轻授权。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为2414 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4.8%。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结构仍以软硬一体 的嵌入式软件为主,如基站、工业交换机、PLC、CNC、变频器等工业设备。另外产品实施、 系统集成等服务收入也占有较大比例,纯软件模式收入占比并不高,这说明我国尚未充分形 成工业软件的完整业态,未来自主研发软件产品收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研发设计类软件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 工程(CAE)、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及新兴的系统级设计与仿真软件等,具有跨学科、 复杂知识系统的工程化特点,造成商业化难度大、生态构建难,整体自给率偏低。然而经过 多年政策大力扶持下企业自主研发和需求侧机制匹配,目前我国研发设计软件虽然在技术和 商业层面与国外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已具备一定的产品和客户积累,例如中望软件三 维CAD产品在模具、家具家电、通用机械、电子电器等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研发设计类工业 软件作为“卡脖子”的关键产品,预计将在需求内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多与工业企业合作的机会 和产品发展进步的空间。

  智能驾驶投资要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乘用车L2级别车辆占比约18%。进入 2022年,L2及L2+级ADAS仍是主机厂、供应商布局的重点。根据佐思汽研统计,2022年 1-9月国内乘用车L2及L2+级ADAS装配率达到33.5%,预计到2025年L2及L2+级ADAS装配 率将超过50%。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用车有望在2023年开始逐步落地。

  稳经济、促内需,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有望延续。11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 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在关于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提出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 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因此除了确定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外,在针对 燃油车领域,明年或有望继续出台促进消费政策。 回顾2022年,6月1日起实施的“2.0升+30万元”购置税减免政策叠加疫情期间被抑制的购车 需求,带动6-10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实现较快增长。与2009年、2015年针对1.6升及以下 排量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相比,此次政策的实施范围更广、受益面更大,预计有大约 870多万辆乘用车可以享受政策优惠。而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 置税的公告》,当前购置税减征政策将于2022年末结束,预计部分2023年燃油乘用车购车 将被提前至2022年释放。假设2023年购置税减征政策完全退出,则2023年国内乘用车购车 需求存在同比下滑可能。 据LMC Automotive预测,由于汽车供应状况的改善,2023和2024年全球轻型车的销量预计 将分别回升至8,530万辆和9,180万辆。按国家来看,考虑到乘用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带来的效 果,中国的2022年全年预测销量被上调至2,700万辆以上,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球智能驾驶分级标准相对统一。目前,世界各国对驾驶自动化技术理解和分类基本一致, 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L5五级。L0级别 系统仅提供预警类功能,车辆控制完全由驾驶员掌控,因此不属于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范围。 L1-L2级别系统可接管少部分的、不连续的车辆控制任务,属于辅助驾驶范围。而L3-L5级别 系统可以在激活后的一定情况下执行连续性的驾驶任务,因此属于自动驾驶范围。 智能驾驶系统按照功能架构可以进一步划分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有别于传统人工驾驶 车辆,智能驾驶车辆最大特点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其驾驶过程是机器不断收集驾驶信 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和自我学习从而达到自动驾驶的系统工程。伴随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 车将从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融入到联网的平台中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在技术体系方面, 智能驾驶系统按照功能架构可以进一步划分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

  1)感知层负责实现车辆对环境感知的功能,解决“我在哪”的问题。智能驾驶车辆通过各类传 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获取车辆周边信息,产生图片数 据、视频数据、点云图像、电磁波等信息为后续综合决策提供数据支出,智能驾驶系统去除 无效信息后利用不同类型数据形成冗余的同时提升感知精度。

  2)决策层基于环境感知的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和分析,判断应当执行操作并制定相应的轨迹 规划方案,解决“要去哪”的问题。决策层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选择适合的工作模 型,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替代人类做出驾驶行为。同时这部分功能也具有预测任务,例如 在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车距保持,障碍物警告等系统中,需要预测本车与其他车辆、 车道、行人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

  3)执行层接收决策层数据,通过驱动、制动、转向等达成车辆的横向及纵向控制,使汽车精准地按照决策规划实现有效的避让、减速、车距保持、转向等动作,解决“怎么去”的问题。 控制执行技术主要分为车辆的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大部分。横向控制即转向控制,保证汽 车在规划的路线上正常行驶,在不同车速、路况条件下保证转弯的有效性和乘坐舒适度。纵 向控制可以对危险情况做出紧急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在安全的前 提下缩短与前车的距离,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国外传统厂商优势明显,国产自主化进程不断加快。智能驾驶产业链与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 展已形成的成熟产业链分工基本一致,上游主要由各类传感器、芯片、算法、高精地图等产 业组成,其中芯片技术长期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然而我国芯片产业不断成熟,预计在十四 五期间将迎来技术突破,华为、地平线等企业逐渐发力不断抢夺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国涌 现一批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科创企业,有望通过智能驾驶技术完成弯道超车。如经纬 恒润、德赛西威、宏景智驾、纵目科技等,其定点项目进展较快,相对国际Tier1(博世、大 陆等)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处于中游的主机厂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不断开发智 能驾驶产品并制定研发计划。由于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和运营而衍生出的服务市场将在产业链 中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车辆逐渐拥有更加自主化的驾驶能力,无人配送车、无人网约车运 营及工程车辆的运营和改装将帮助企业在运输环节降本增效。

  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用车有望在2023年开始逐步落地。随着辅助驾驶功能逐步量产, 乘用车中除了已大量普及的L0级的辅助功能外,L1-L2级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也逐步成为行 业标配,渗透率逐年提升。其中L1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并未发挥出车辆硬件的最大效用,加之 L2级的快速渗透和成本的降低,预计仅搭载L1级别功能的乘用车将逐渐减少,未来L2级别 功能将逐渐取而代之。目前全球汽车智能驾驶行业处于从L1-L2级向L3级衍进的过程中,部 分企业加速研发L3级自动驾驶车型,多地开展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公交车、无人智能重卡等 方面的示范应用。同时随着智能驾驶相关上路法规的不断完善, L3 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乘 用车有望在 2023 年开始逐步落地。

  L2/L2+商业化快速推进。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约 39%左右,其中L1级别车辆占比约21%左右,L2级别车辆占比约18%。进入2022年,L2级 ADAS已实现规模化量产,L2+级ADAS迎来发展机遇,成为主机厂、供应商布局的重点。根 据佐思汽研统计,2022年1-9月国内乘用车L2及L2+级ADAS装配率达到33.5%,其中L2级为 28.4%;L2+级(高阶辅助驾驶)为5.1%。随着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高阶自动驾驶政策 的落地,以及理想、小鹏、蔚来、长城等领航辅助功能的规模量产,L2+级以上ADAS有望 快速渗透。预计到2025年L2及L2+级ADAS装配率将超过50%,其中L2+有望超过15%。 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对应L2)、CA(有条件自动驾驶,对应L3)级智 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 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HA(高度自动驾驶,对应L4)汽车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 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 量比例超过70%,HA级车辆占比达20%,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 用;2035年,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将广泛运行于我国广大地区。

  通过量产进度可有效观察产业发展。随着智能驾驶功能加速上车,以智能化为企业特色的新 势力车企已经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规模化搭载应用。主机厂欲通过对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应用 的加码,使其通过智能驾驶功能的搭载实现车型销量与智驾领域的弯道超车。辅助驾驶企业 也正在寻求车企合作以获得产品上车机会和商业化收入。同时,以算法技术见长公司希望寻 求项目落地突破,而软件创业公司希望通过功能量产应用摆脱“缺乏量产经验和工程化落地 能力”的标签。可落地的量产解决方案已逐渐成为国内智能驾驶企业们的一致追求,成为车 企打造差异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供应商实现数据闭环、打造“强者恒强”的必经 之路。因此从量产应用的角度可有效跟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L2及以下级别的行车功能已规模化量产应用,2022年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各家 车企与行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点发力点。在智能驾驶功能开发过程中,由于高速 行驶和低速泊车时研究的对象属性、应用的算法尤其是决策算法都完全不同,因此通常会将 智能驾驶的功能,分为行车和泊车两大类功能。从行车功能来看,L2/L2+功能已实现规模化 量产并逐渐下探渗透至20万元以下车型。对于高速NOA功能,追求智能化的新势力品牌已 将其作为新车型发布的核心智能化宣传点,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而城市 NOA功能,受限于技术、法规等多方因素,目前尚未实现量产,但全栈自研的车企,如蔚来、 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通过硬件深度预埋,软件逐步升级的方式可掌握数据和算法自主权, 为城市NOA未来的快速迭代奠定基础。

  泊车有望成为乘用车中最快量产落地L4功能的场景。从泊车功能来看,2017-2019年基于超 声波和环视的全自动融合泊车(APA)及遥控泊车(RPA)走向市场,系统控制车辆的横向 运动和纵向运动,这类功能解决了最后5-10m的智能驾驶问题。2020至今市场上陆续落地辅 助代客泊车(记忆泊车)与全自主代客泊车,使当前市场开始关注与期待L4级别的自动代客 泊车系统的规模化量产,从而将驾驶员从取车、停车中彻底解放出来。 “行泊一体”的规模化量产迎来元年。2022年,在整车E/E架构的升级、域控产品的优化以 及大算力芯片的迭代背景下,多家智能驾驶供应商已对行泊一体功能方案进行了布局,部分 企业已实现了量产。伴随着中国供应商逐渐推出的规模化落地行泊一体系统,中国本土车企 及供应商在原本由外资供应商占据主力的入门级L2智能驾驶功能的基础上,加速推动了市 场的多元化进程。据亿欧智库预测,轻量级(5V5R)行泊一体方案的市场渗透率2025年预 计到达38%,同时由于方案成熟度的提高以及成本的下降,市场规模预计到达403.5亿元; 搭载激光雷达的异构冗余行泊一体方案的市场渗透率2025年预计到达8%,主要体现在25万 元以上的豪华车型当中。异构冗余的行泊一体方案,由于搭载激光雷达,其成本较高,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到达393.7亿元。

  车载计算平台可满足域集中式EE架构“高算力、多功能”的需求。为满足域集中式/中央集中 EE架构中“高算力、多功能”的需求,以及便于后期OTA升级,软硬一体化且高度解耦的车载 智能计算平台应运而生,包含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功能软件、安全体系、工具链5大部分。 其中硬件平台具备传感器融合、定位、路径规划等能力,完成数据处理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执 行单元;高算力芯片是车载计算平台功能实现、更新迭代的关键支撑,所以芯片厂商产品及 主机厂使用的芯片算力在大幅提升。车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由系统软件与功能软件组成,两 者以“中间件”为纽带;中间件负责软硬件之间通信、资源管理、分配和调度,充当着软件和 硬件解耦的关键角色。 特斯拉的架构创新带动了产业链模式变革速度,目前全球多家主机厂已开始自研车载计算 平台。例如海外宝马、奥迪、通用、大众等国际头部车企,以及国内新势力“蔚小理”和自主 品牌长城、长安、比亚迪等均有自研计算平台的计划。而从Tier1的进展来看,国际供应商采 埃孚、博世等已经与奇瑞、东风岚图、图森未来建立合作;以华为、百度、德赛西威等为代 表的国内厂商进展较快。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系列目前已覆盖L2-L5级应用;百度行 泊一体计算平台ACU拥有五仁、四喜、三鲜三个版本,其中四喜于2021年量产于威马W6; 德赛西威2022年4月发布的中央计算平台“Aurora”可融合智驾、智舱、网联域,计划2025年 量产;经纬恒润2019年开始自研车载计算平台HPC产品,已经和嬴彻科技、宝能汽车达成 定点合作。

  信息安全投资要点:行业从2019年进入景气度向上拐点,《数据安全法》和《全国一体化 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将催生相关收入,下游对数据安全愈发重视,长期看景气度有 望保持。

  网安行业景气度情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信息安全产品收入累计 增速为13%;2022年1-9月,信息安全产品收入累计增速为12.4%。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 与今年企业景气度、政府财政收入有压力、以及政府抗疫占用财政支出都有关系。网安公司 在21年经历了净利率的失常表现,若明后年疫情可控、需求得以复苏,网安公司有望呈现出 高利润增长弹性。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使用、提供、交易、公开等行为都有合规性要 求,会催生相关安全投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建设目标中提出实现 “安全保障一体化”,提升平台技术防护能力,会对数据安全及配套有刚性需求。从2020年开 始,数据已被我国明确界定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安全法》 及《建设指南》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行业带来巨大增量需求。

  头部的网安公司大多有数据安全的产品,主要涉及数据的访问、存储与传输、审计与监管领 域,在隐私计算、可信执行环境环节有成熟产品的公司较少。

  证券资管IT投资要点:资本市场改革与客户技术创新共振,推动行业发展。证券资管IT领 域,对比美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下游需求具有永续性特征。客户的IT创新需求、全面注 册制、交易方面持续IT改造带来行业发展红利,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公司有护城河,外部 环境干扰已渐消除,情绪面上逐渐无忧。

  (1)券商IT投入力度:我们统计了2021年IT投入排名前6中的5家券商的2019-2021年IT投 入数据,包括华泰、招商、海通、中信建投、广发(因中金未披露2019年数据,故未统计中 金),2019-2021年IT投入合计值分别为42.7、53.0、66.7亿元,2020、2021年的增速分别 为24%、26%,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投入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不断加大IT投 入的原因分析及IT投向: 从应用上来看,应用端的需求也不断在丰富,如量化交易越来越多,量化交易日渐成为机构 的核心抓手,对系统速度性能有更高要求,产生急速交易系统的需求;以及需要人工智能技 术打造智能投顾业务的需求。 从架构需求变化来看,证券未来的发展面临两个方向:机构化和财富管理转型。机构化需要 基于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财富管理转型则需要券商在经纪业务的基础上,扩展 财富管理业务,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无论哪种需求的实现,都需要将经纪业务的客户运营起 来,需要系统可以实现快速迭代作为基础。即需要从传统的SOA架构到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 转变,微服务架构即单个应用程序由许多松散耦合且可独立部署的较小组件或服务组成,每 个微服务在不影响其他微服务的情况下可不间断升级,以实现系统的快速迭代。证券IT厂商 也纷纷顺应需求推出分布式、微服务的产品,如恒生电子的UF3.0。

  (2)技术中台:构建于应用和底层资源(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分布式数据库)之间,包括 分布式技术、高性能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终端开发技术、AI技术、智能运维等 能力。打造通用技术中台,可以实现技术中间件在不同应用的复用,可以旨在提高开发效率。 技术中台赋能于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建设。

  (3)数据中台: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形成标准统一的数据 资产,并提供开发环境、数据分析工具,也可以把数据封装成服务,以API等方式输出。为 业务提供支撑,提升业务效应效率。

  (4)业务中台:是把前台应用可复用的功能做成通用模块,供前台调用,对接前台和后台。 作用:一次建设多次使用,减少重复开发,提高开发效率。二是在前台功能快速调整的过程 中,直接对中台进行调整,不影响后台的稳定性,满足前台业务敏态需求和后台运营稳态需 要。以券商为例,包括交易中台、财富中台、运营中台等。

  全面注册制、业务上的IT改造需求频出,持续带来增量。市场改革带动相关建设和改造需求,有利于恒生电子等公司的估值修复和市场景气度向乐观转向。恒生电子作为行业龙头收益显 著,其余公司如顶点软件、金证股份、赢时胜亦受益于市场改革。

  1月17日,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明确了 今年七大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资料来源:新华网)。7月29日, 证监会召开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扎实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做实做细全面 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资料来源:证监会网站)。全面注册制落地有 望提速,其将带来机构多系统的集中升级改造需求。注册制会涉及到券商账户系统、集中交 易系统、急速交易系统、融资融券系统、转融通系统、快速订单系统、做市系统、信息报送 系统等十多套系统的改造,在买方端会涉及到投资交易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国内的140家 券商(资料来源:证券业协会)、140家公募基金(资料来源:证监会网站),以及新成立 已上线相关系统的理财子公司(截止2022年6月底,29家获批筹建,27家已开业,数据来源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都要参与改造。

  业务上的IT改造需求频出,改革带来的红利持续。如今年发布的一些新要求: 2022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 基金纳入互联互通(资料来源:上海交易所网站),会涉及券商和基金的账户系统、投资交 易系统、估值系统、清算系统、风控系统,以及券商集中交易系统改造。 2022年6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 则(征求意见稿)》及《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2项文件,对新 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的投资者增设“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的准入要求,会涉及账户系 统改造。 2022年8月12日,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安排,将同时开放目 前两地市场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共同交易日,两地交易所和登记结算机构将制定相应 风险管理措施(资料来源:证监会网站),会涉及市场机构的技术系统改造。

  银行IT投资要点:银行IT信创带动增量,行业景气度持续。信创适配指更换底层数据库、服 务器等产品,2023年信创范围力度有望加大,银行IT信创推进将会带来一定增量,行业景气 度确定且持续。

  2020年信创改造以终端机具+办公管理软件为主,2021、2022年的范围扩展到终端机具+管 理软件+一般业务+关键业务。2020年8月,金融行业信创一期试点启动,试点机构46家,包 含银行、保险、券商,要求信创基础软硬件采购额占到其IT外采的5到8%;2021年5月,金 融行业信创二期试点启动,试点机构扩容至196家,试点机构要求OA邮件系统替换成全栈信 创产品,一般业务系统开始进行部分信创应用,同时要求一期试点单位信创投入要占IT总支 出的10%到15%,二期试点单位信创投入占比不低于8%。

  经济持续复苏,主流厂商预期增长:预计23年经济持续复苏,为刺激经济增长货币环境有望 较为宽松,我们对接下来的市场表现持相对乐观态度,预计主流的信息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 厂商,如指南针、同花顺在明年会有不错的增长。

  2022年3月,主流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月活数据合计数是6346万人,同比增长10%,从 18年至21年 的增速是1.8%。但各家厂商的收入普遍呈现比月活更快的增长,即付费用户数、 人均年付费额在持续增长。

  2020年1月因疫情市场调整,从2020年3月底开始,股市成交额上涨,到7月中旬达到峰值, 主流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月活数据同期也呈现高位,同年二到四季度收入增速也呈现高 增长。 看今年情况,5月随着国内疫情好转,股市回暖,交易额快速增长,7月达到峰值。今年10月 底A股指数触底反弹,成交量上涨,预计明年经济持续复苏,为刺激经济增长货币环境有望 较为宽松,我们对接下来的市场表现持相对乐观态度,预计主流的信息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 厂商,如指南针、同花顺在23年有望有不错的增长。

  医疗信息化投资要点: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 务;政策利好,鼓励申请贴息贷款进行设备改造,信息化改造连带受益。

  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4.2%;因为老龄人口居高不下的慢性病率,预计未来随 着老龄化程度提高,就医人数也随之增加。尽管目前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也在呈现逐步上升的 趋势,但离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统计的卫生费用占GDP比重的国际平均水平9.5% (2021)仍有一定差距(2021年有所下滑,从2020年的7.1%下降到6.5%),甚至在扩展的 就医需求刺激下可能会加速提高。

  此外,居民医疗消费水平同时呈现逐渐攀升的趋势;2020-2021年的细分卫生费用中,次均 门诊费用与人均住院费用的价格都有提升。C端潜在消费市场与扩大的服务供给有望驱动医 疗服务行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手段能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居 民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医疗信息 化建设发展迅速。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 政策经历了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到“积极全面推进”的变化。 从“十五”计划(2001-2005年)至“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倡:在发展信息 产业时,适当推进医疗领域的信息化;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明确了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 系统建设;“十三五”规划期间,明确了发展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推进医疗信息 化全面发展。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医疗领域数 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019年-2020年,受疫情封控影响,线 月,卫建委频繁发布有关疫情时期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文件,尽全 力保障疫情期间的就诊需求,加速推动医疗信息化进程。

  当前电子病历、互联网医院、医保IT建设处于高景气度时期。医疗端,电子病历的建设正处 于三级医院有待达到4级、二级医院有待达到2级的阶段,行业空间规模大,景气度高,格局 不断改善;互联网医院医疗领域建设热点,景气度也将持续高涨。医保端,当前医保省级平台 建设正加速推进,渗透率到达30%以上,空间释放节奏加快,景气度较高,后续医保控费方 面IT系统的建设预计将接续医保领域景气度。

  2022年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的会议决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 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政策要求 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 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作为对国常会决定的回应,近日卫健委发布《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 备的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预计2000亿利息低于0.7%(中央财 政贴息2.5%,期限2年;贷款利息不多于3.2%)的贷款用于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改造;此外, 此次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但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 不低于2000万。 而我们所关注的是这批贴息贷款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影响,预计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时也 会连带对信息化设备进行采购,预计信息化在总的贴息采购额中可能有15-20%左右占比。

  中国医疗信息化进程在1999年开始推进,2015年后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整体进程加快, 目前进入了区域信息化阶段,目标是实现区域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终级阶段是智慧医 疗——由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和家庭健康构成的全方位、全覆盖且应用场景广泛的医疗系统。 目前距离信息化的最终阶段仍有一定差距,智慧医疗需要有医疗生态圈的支持,而医疗生态 圈的构建离不开对数据开放的合规合法性、系统建设标准统一的规范,另一方面,需要主管 部门牵头明确规定付费机制与付费标准,统筹多方利益主体,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 式与运营模式,推动智慧医疗生态的健康发展。

  教育信息化投资要点: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适应“双减”与“疫 情”需求;基础设施硬件基本完善,未来看好软件服务增量;贴息政策利好高校场景信息化 市场,预计明年落地量有望显著增长。

  教育信息化2.0时期,行业迈入新征程。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以“三通两平台”硬件、基础 建设为主,普及教学硬件和搭建联通计算机网络。自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 动计划》至今,教育信息化2.0阶段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建设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疫情和双减的双重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承 担着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的作用。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教育经费中 按不低于8%低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根据教育经费支出8%测算,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 化经费投入已超3431亿,7年CAGR为8.34%。未来随着国家教育经费增加,以及素质教育 和高效教学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我们估计2023年教育信息化市场供给规模可超4000亿。

  行业集中度低,未形成绝对优势龙头。在教育信息化相关上市公司中,2021年视源股份的教 育信息化相关收入达109亿位列第一,占总营收51%;科大讯飞相关收入62亿位列第二,占 总营收34%;鸿合科技相关收入51亿位列第三,前三所企业合计市占率约6%。行业内中小 型厂商众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根据中研普华数据,教育信息化行业企业数量56953家, 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共有11803家,占比20.72%,而100万以内的接近2万家。

  (1)行业涉及领域广泛,品类繁多。教育信息化行业上游端企业提供底层支持,如电信运 营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硬件等。中游端企业为产品服务供应商和整体方案商,供应 种类可分为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校园平台、师生应用等。厂商面临的客户主要有三类,一 类是终端客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一类为系统集成客户,厂商协助集成商投标竞选; 以及部分终端设备厂家所面向C端消费者。

  (2)硬件毛利率较低,产品厂商向综合转型。路径上,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以高壁垒的技 术直接进入平台建设、教育云领域;亦或以特定产品或场景切入后延展智慧校园业务,提供 整体解决方案。对比教育信息化上市公司毛利率,硬件厂商毛利率在20%-30%区间,而软 件服务商、整体方案商的毛利率则在40%以上。由于产品层竞争愈渐激烈,产品厂商呈向产 品销售、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多元商业模式过渡趋势,以优化收入结构,为客户提供持续的 创新性服务。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1634亿元,2017年-2021年复 合增长率为7.67%,逐年稳定增长。学段上,小学教育信息化总经费投入远高于初中和高中, 2021年小学投入占比50%。投入类型上,2019年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投入主要用于硬件资 源,如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占比43%;以及服务资源,如运行与维护费用、培训费用、 研究及其他费用,占比46%;软件资源投入较少,如数字资源与平台开发费用,占比11%。

  据教育部公布,截止2020年,我国中小学联网率已上升到99.7%,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 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根据《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数及区域差异分析》,我国 基础教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开展课堂的教师比例分别为82%和76%,但是信息化 应用模式仍以PPT等基础技术手段支撑教学为主,教师信息化创新应用能力不足。在“疫情” 和“双减”的双背景下,庞大的中小学师生群体面临着的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 担的难题,因此在围绕师生教学、管理应用平台以及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上都有着迫切需 求。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高校平均信息化经费投 入为1056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2021年高等教育学校(大学和高职)数量2738所 和3012所,可估计高校信息化投入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约289亿和318亿。从高校类型看, 不同高校的信息化经费投入差异较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信息化经费校均4036万,而高职 院校校均仅758万。从经费投入看,高校信息化经费中建设投入2020占比高达77%,远超运维投入(15%)和网络安全投入(8%)。

  从高校信息化发展状态上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信息化投入高,建设全面领先,而普通高校、 职业院校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支撑科研上明显落后。学校需求上,建设率与课程支持率相差 较大。《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显示,线%,但实际 支持课程数占比仅39%。在学校硬件配置基本完善的情况下,未来经费投入可能更侧重于教 学、管理相关的软件和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设施利用率。

  贴息支持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成本不高于0.7%。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政府贴息、 专项再贷款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中央财政贴息2.5%,支持银行以不高于3.2% 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专项贷款重点支持范围包括高 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提档 升级,信息中心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实验实训等资金的投入建设。重点支持高等院 校、职业学校,每所学校贷款项目不低于2000万元,申报时限至2022年12月31日止。 贴息政策或将释放两千亿以上教育信息化市场空间。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我国普通本 科院校1238所,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合计8812所,以政策提及的每所学校贷款项目总投资 不低于2000万元为保守测算,贴息政策可以分别带来247.6亿和1762.3亿元的空间。实际上, 各高校所贷款金额远超2000万元,头部高校高达数十亿。政策出台后,各地金融机构快速响 应,从项目对接到贷款审批最快仅用3个工作日。

  服务器和IDC投资要点:云计算持续景气带动产业发展;上游供应商云收入高企预示下游 采购放量,客户结构改善,运营商接力互联网;“东数西算”奠定赛道景气。

  从全球服务器的出货量来看,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17-2021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波动较 大,2021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约1353.9万台,同比增长6.4%。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服务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器市场销售额达到 250.9亿美元,增长12.7%,持续领涨全球,在全球市场占比25.3%,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出货量达到391.1万台,同比增长8.4%;而x86服务器出货量2021年达375.1万台,同比增长 9.07%,约占整体服务器的98%。

  近年来,中国出台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产业信息化转型的支持政策,而服务器是支撑这些产 业的基础硬件,未来仍有较强的增长动力。

  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数据中心的类型之一,数据中心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国家 级数据中心(NDC)、企业数据中心(EDC)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而IDC是基于INTERNET 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 系。在IDC平台基础上,IDC服务商为企业和ISP、ICP、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 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目前,按照经营模式的不同,IDC行业的业务可分为自建和外包两种方式,当前中国IDC业 务市场指服务商通过自营或租用的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服务,但不包括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 在外包IDC业务中,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IDC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通 常是批发服务商的租户(即批发服务商为其提供场地等服务),而第三方IDC服务商可划分为 零售型服务商(按单机柜起租)和批发型服务商(按机房为模块出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IDC市场。根据SynergyResearch的数据,美国拥有全球IDC市场份额 的39%,其次是中国,占10%。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业务的线上运营需求激增影响,全 球数据中心需求有所增加。在中国,IDC市场规模在2020年底同比上涨43.3%,增速为2012 年以来最高,达到约人民币2,238.7亿元。此外,在2020年度新基建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数 据中心行业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度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碳 中和以及双控政策逐渐落地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行业更侧重高质量发展。

  我国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 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继续快速发展,规模增长70.8%至2,181 亿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私有云规模破千亿元 大关,同比增长28.7%至 1,048亿元。其中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仍然保持高增速, 占总规模接近四分之三的比例,PaaS(平台即服务)仍是增速最高的细分项,SaaS(应用 即服务)的增速也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趋势。

  从云计算的各层级架构可以发现,IDC和服务器本质上属于IaaS层次,即基础设施层,而 PaaS和SaaS的结构仍需基础设施层的支撑,再加上云计算对高算力和存储空间的要求,可 以发现IDC和服务器的需求始终贯穿整个云计算产业,而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会持续提高服务 器和IDC的景气度。 从云计算的产业链去对IDC和服务器进行分析,服务器和IDC位于产业链偏中上游的位置, 最上游是芯片厂商,下游主要是互联网,运营商以及金融机构等B端用户。而上下游产业的 高一致性意味着可以通过类似的分析路径对两个行业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在IDC下游用户中, 互联网占比达60%)。

  随着2021年中国大陆对于能耗与互联网业务政策的执行,中国一线年 的服务器采购数量。从其披露的资本开支可以看出,腾讯2022H1资本开支99.86亿,同比下 滑32%,阿里披露的2022财年资本开支为533.3亿,同比增长28.6%,百度2022Q2资本开支 21.9亿,同比下降12.26%。而互联网是IDC和服务器共同的下游用户之一,未来互联网扩张 速度放缓会逐步传导到上游,对行业景气有一定程度影响。

  可以从上游芯片厂商的营收对未来服务器出货量进行预估。BMC(基板管理控制器)可分为 BMC芯片和BMC固件两部分,它独立于服务器计算单元,通常每一台现代服务器中都有一 个BMC芯片。国内服务器主要使用的是台湾Aspeed(信骅科技)公司的BMC芯片,而信骅 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服务器BMC芯片供应商,可以通过观察信骅的营收来预估未来服务器 出货量的趋势。

  “东数西算” 即将东部海量数据,通过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输送到西部,解决对东西部对数 据处理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问题,绝大部分的温数据、冷数据储存及相应处理需求均可转移 至西部。而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因贴近用户侧, 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电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数据中心难度较大;西部地区虽数据资 源不如东部,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

  “东数西算”工程带动的产业链条多,带动效益大。从产业链分类角度看,“东数西算”工程设 计的产业链上游是算网基础设施提供方,中游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运营方,下 游为算力服务的使用方。数据中心产业从上至下有望充分受益“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是 用于在网络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和储存数据信息的物理场所,主要应用于对数据计算 和储存有较大需求的组织。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由IT设备和基础设施共同构成。 而IDC和服务器在算力干网建设过程中处于中上游位置,数据中心(含IDC)属于次级建设 目标,而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70%左右,是数据中心IT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未来“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IDC和服务器有望受益。

  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Office办公软件信创市场规模有 望达到约15.90亿元(此处单价按集成商向终端客户销售的单价假设,金山等办公软件厂商 向集成商销售则一般会打对折);考虑到WPS渗透率较整体信创行业更高,且有大量个人 用户,其对应市场规模将更大。参考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我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6亿元,根据赛迪顾问报告统计数据,协同办公市场中,包括WPS等在内的政府、事业单 位、企业和个人办公套件整体占比约为31.3%,依此测算,WPS等办公套件2023年整体市 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52亿元。 WPS 在国产Office办公软件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根据公司半年报及艾瑞咨询数据,截至 2022年6月,微软Office和WPS Office在国内市场Windows平台平均市场覆盖率分别为81.5% 和68.7%,在信创市场中同样具有竞争优势。此外,公司B端云化推进顺利,进一步奠定未 来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石。2022年上半年,公司国内机构订阅及服务业务收入2.98亿元,同比 增长51.08%,B端订阅制转型进展顺利;含个人在内的订阅业务总体收入达到12.37亿元, 同比增长42.94%,收入占比69%,同比提升14 个百分点。云化转型顺利推进,有望进一步 提升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稳定性。

  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教育、医疗事业单位及国央企PC及服务器整机国产替换数量有望 分别达到398万台及110万台,同比增长均达到约148%。神州数码业务覆盖云计算、自有品 牌服务器整机及IT分销三大领域。云计算方面,受益于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推进 及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公司作为同时具有云服务管理能力,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 能力及服务器等底层信创基础硬件提供能力的综合型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自有品牌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参与信创产业生态建设,推出了神州鲲泰系列产品,并迅速在 政企、金融、运营商、互联网、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取得突破落地;22年上半年,信创业 务收入同比增长 52%;伴随以国央企引领的行业信创开启,公司自有品牌业务有望直接受益行业景气度的整体上行。IT分销业务方面,有望直接受益服务器及PC整机国产替代渗透 率加速提升带来的增量市场。

  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机关法人、国有及集体企业协同管理软件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 到约35.2亿元,同比增长约45%。泛微网络是国内协同管理软件领域龙头厂商,产品线覆盖 齐全,包括面向大中型客户群体的e-cology,面向中小型组织标准化移动办公OA应用的eoffice,以及基于SAAS云架构的移动办公云OA-eteams 产品。公司抓住信创机遇,加速推 广泛微信创办公平台,目前各产品线已适配华为鸿蒙,在鸿蒙HarmonyOS2.0上即时实现正 常使用;实现与腾讯全线产品的深度融合,提供基于腾讯云TDSQL的信创基座,打造面向 央国企的信创综合解决方案。泛微作为国内协同管理软件领域龙头,同腾讯全线产品深度融 合,有望进一步借助腾讯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领域优势,拓展行业信创市场。

  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机关法人、国有及集体企业协同管理软件信创市场规模有望达 到约35.2亿元,同比增长约45%。致远互联先发布局协同管理软件信创领域,优势显著。2021 年实现信创业务收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约131%;2022年上半年实现信创业务收入0.7亿 元,同比增长358.68%,继续保持高速增速趋势。公司持续与龙芯、中科曙光、人大金仓等 基础软硬件厂商进行新产品适配,并与飞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系统、华为、航天开 元及多家运营商签署生态合作协议,持续推进信创产业生态。此外,公司持续加速推进云转 型战略,发布全新一代技术平台V8的V1.0版本;基于V8平台,发布面向大型集团型企业客户COP-A9产品线,进一步拓宽超大型集团客户覆盖面及服务能力,有望充分受益行业信创 带来的增量市场空间。

  “软硬兼施”、内延外拓,走向未来国际化巨头。中控技术是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军企业, 主要提供DCS、SIS等控制系统产品,控制阀、变送器等仪器仪表,以及基础软件、供应链 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控、安全环保和能源管理等六大类工业软件。

  从点到面,产品线不断拓宽承接全厂自动化需求。2022年上半年,公司签订了山东裕龙石 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公司SCADA控制系统项目、大 唐乌沙山火电机组DCS国产化与智能平台项目、浙江普洛家园药业高端药物研发设计制造 服务(CDMO)平台建设项目、宁夏润阳硅材料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华友钴业三元 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广西巴莫科技5万吨/年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和10万 吨/年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浙江时代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项目等以石化、制药、新 能源行业为主的重大项目合同,其中正在落地执行的裕龙炼化一体化是公司史上框架合同 金额最大的项目。公司正由早年以DCS、SIS等硬件为主的产品型厂商向软硬一体的平台 型厂商加速转型。

  聚焦高端制造,区域扩张支撑快速增长。赛意公司起源于上世纪末美的集团的内部ERP开发 项目,二十年来聚焦高端制造、专精特新行业客户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经营信息化领域,主要 业务分为泛ERP和智能制造两条业务线。其中泛ERP包括采销管理平台、业财融合、大数据 等自研企业管理中台应用,以及SAP、Oracle等国际头部厂商的ERP代理实施和运维服务; 智能制造业务包含自研SMOM系列产品和西门子Opcenter、Teamcenter为主的工业软件代 理实施和运维服务。

  公司创业之初从事的是管理软件的实施业务,而后顺应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于2012 年拓展到快速增长的智能制造领域;持续聚焦十余个核心行业,开发出适配不同行业的行业 套件解决方案,如电子行业套件、PCB行业套件、装备制造行业套件等,在下游领域的拓展 方向上遵循了高端制造、专精特新的主线,能够充分受益成长板块高景气度带来的丰沛业务 需求。

  KA战略实现精准破局,铸魂计划推动国产替代。中望软件是国内 CAD 龙头,公司正基于 国产替代背景,纵向 3D CAD 产品升级,横向拓展 CAE/CAM 领域。

  公司KA事业部目前已组建完成;业务方面,KA事业部现已覆盖主要下业,并在大客 户拓展方面作出较大贡献。此外,公司还着力将战略客户与长尾客户销售体系进行划分, 于2021年8月启动了“中望鸿鹄计划”,旨在借助多年来海外伙伴的合作经验积累及成熟体 系,加速推进国内的渠道生态建设。2022年以来公司中国业务部在新组织架构下积极探索 工作开展思路和方法,目前已基本能够互相协调配合、顺畅运行。

  宝武集团逆势加速扩张,部分抵消需求不确定性。宝信软件是宝武集团“一基五元”布局中智 慧服务业板块的重要经营主体,公司业务包括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和系统集成。其中软件开 发可分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三部分,信息化即企业管理软件开发,自动化主要是钢厂 三电总包(基础自动化、电气传动和仪表系统)和PLC、工业机器人等自研产品和智能装备 集成。服务外包分为IDC和运维服务,其中运维服务为钢企客户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业务的系 统环境、应用系统等提供稳定运营服务,IDC是为互联网、金融等企业提供机房托管服务。

  从舱内到舱外,打造汽车业务第二成长曲线。中科创达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和 技术提供商。自2008年成立以来,公司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专注于Linux、Android、 RTOS、鸿蒙等智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及应用技术开发。公司坚持“技术+生态”的平台发展战 略,并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逐步实现业务的横向拓展,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能软件、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领域。

  向上连接芯片厂商,向下赋能整车企业,加速构建生态圈。构建以汽车智能操作系统为核心 的生态圈是公司的核心战略。除了维持与高通一如既往的密切合作之外,公司也不断拓展和 深化与其他上游芯片厂商的伙伴关系。例如与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入合作, 获得DRIVE 和Jetson两大平台的驱动开发和画质调优(ISP Tuning)权限;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中 科创达控股),专注于围绕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为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提供优质的智能驾驶 软件平台和算法服务。地平线月表示,地平线家车企达 成定点合作,拿下70余款车型的前装定点,征程系列芯片的出货量超过100万块,生态合作 伙伴超过100家。

  座舱、驾驶域控量产爬坡,中央计算平台有望加速推进。公司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中欧电 子工业有限公司。2016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赛道,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公司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其中智能座舱产品融合了车 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等;智能驾驶覆盖从 低速泊车场景到高速自动驾驶场景、从低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IPU 01- 04域控制器产品;网联服务提供智联汽车产品与增值服务。

  高级别智驾域控项目量产爬坡,中央计算平台有望加速推进。在全球车企密集研发推动下,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渗透率不断提高,自动驾驶正由 L2 向 L3 阶段转型跨越。我国汽车产销 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一,相应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需求较大。据头豹研究院数据,预计 2026 年中国自动驾驶域控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 亿元。

  主要看点:下游客户支出保持高景气度,资本市场改革等利好持续。 如上文提到的,在资本市场改革、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类新交易产品层出不穷、交易规 则的变化,均有望为恒生电子等资本市场相关的IT解决方案公司带来业务增量。 22年上半年公司业务进展: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总体经营受上海封控及深圳、北京等地新冠疫情影响,在产品推广、 现场实施交付等方面遭遇诸多挑战,业绩实现增长但增速不及去年同期。新一代核心产品方 面,UF3.0、O45以及TA6、估值6、理财销售等系统不断完善并均有新签客户,但总体进度 较原定里程碑略有落后。

  主要看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业务增量,业务增长有长期可持续性。下半年业 务有望积极恢复,但银行IT重实施,上半年疫情影响的业务,预计下半年可追回确认在当年 的业务量相对有限。 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中标湖州银行核心系统项目、金华银行核心系统项目、龙江银行贷款 核心系统项目等多家重量级客户的核心类系统项目;同时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拓股份 制银行业务中台市场,中标渤海银行业务中台等项目。公司全财务价值链解决方案在大型银 行、中小银行及非银市场持续开拓客户十余家,并在重点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赢得了市场的 广泛认可。公司实施了华夏银行全财务价值链之经营管理分析可视化项目的国产替换,对银 行业管理会计的深化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公司中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 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数十家银行以及多家证券公司、财 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数据类项目,并在金融租赁行业数据项目方面取得突破,以及接连 中标某金控公司大型财务管理平台项目、某港澳地区银行客户数据资产管理类项目。

  主要看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带来业务增量,业务增长有长期可持续性。下半年业 务有望积极恢复,但银行IT重实施,上半年疫情影响的业务,预计下半年可追回确认在当年 的业务量相对有限。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银行IT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公司已经为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银行、十余家 外资银行以及100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产品及服务。

  主要看点:公司在主攻的细分领域表现优秀,且重点产品大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服务均 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相应细分市场增速高于安全行业整体增速。因此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有 可能会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成长性。 公司于2007年成立之初便以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作为切入点,当前产品及服务涉及应用安 全、大数据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控制安全及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符合行业 未来发展趋势。公司的优势产品在于大数据安全、云安全产品。

  主要看点: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在业内多次首发新品,从19年开始管理和渠道变革,基本 面持续改善。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产品种类较丰富,涉及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 及安全管理产品。优势产品包括入侵检测和防御产品(IDP)、WEB应用防火墙(WAF)、 抗拒绝服务系统(ADS)、漏扫产品。后两款产品能体现公司攻防渗透技术的先进性。公司 在业内多次首发新品,先后首发IPS、WAF等安全产品。在云安全、工控安全领域有完整的 解决方案。 渠道变革进展:公司从19年开启渠道变革,成效显著。公司不断优化组织架构、考核体系 和系统流程,重塑渠道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资源投入和渠道赋能。2021年公司增加了商 业合作伙伴、行业合作伙伴、生态合作伙伴、云合作伙伴类型,渠道建设进一步深化。 2021年渠道模式营业收入为17.7亿,占比67.92%。

  主要看点:产品线完善,董事长技术出身,扎实稳健,有望带领公司不断迈上新台阶。 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与安全云服务提供商,是国内网络安 全头部企业,产品线年上半年业务进展: 公司近些年在前沿技术研究院投入专项研究,对联邦学习、密文检索、多方安全计算等新 兴技术进行预研演进,促进新技术与产品的融合。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拓展产品品 类、丰富产品功能,形成覆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监管、运营与能力提升的 12 款工业领域的专用安全产品。在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方面,公司凭借广泛的技术覆盖与实 践能力打造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等 22 个业 务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与方案 在电力、石油、轨道交通、冶金、煤炭、机械制造等 35 个行业广泛落地实践。

  主要看点:公司作为网安行业龙头,行业地位稳固,产品与渠道竞争力强,同时发展云业 务作为第二成长曲线年,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网络安全、云计算及 IT 基础设施、基础网络与 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务进展: 网络安全业务方面,公司发布下一代防火墙全新架构,实现与零信任平台的协同,实现内 网可信访问并降低内网横向渗透的风险。2022年5月,公司正式发布SaaS-XDR(可扩展检 测响应平台),切实解决用户在威胁检测响应上面临的诸多难题,进一步实现深度检测、精 准响应、持续生长的安全效果。同时,公司持续推动零信任访问控制系统、云安全访问服 务SASE等产品性能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全网行为管理、终端安全管理等核心产品竞争 力。

  卫宁健康是集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医疗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是中国专注于该领域的 第一家上市公司,致力于提供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提升居民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 平。公司依托完备的产品线,丰富的项目运作能力和突出的研发实力,在医疗信息化行业有 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服务内容覆盖医疗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 区域卫生、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等领域。公司新一代 WiNEX 产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医院高 质量发展,受到数字健康领域专家高度关注及好评,认为其设计理念符合未来医院信息系统 的发展方向。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在智慧医院、医共体/医联体、公共卫生等领域新增 中标 20 余个千万元级项目。

  浪潮信息是全球领先的 IT 基础架构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计算、存储、网络 三大关键领域,提供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在内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 案。公司秉持“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致力于通过计算技术的 不断创新推动社会文明的持续进 步。根据 Gartner、IDC、Synergy2022 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公司服务器、存储产品市场占 有率持续保持全球前列:2022 年 Q1,服务器在全球市占率 10.4%,位居第二,在中国市占 率 36.4%,保持第一;2022 年 Q1,连续 12 个季度位居全球公有云服务器市场份额第一; 2022 年 Q1,存储装机容量位列全球前三、中国第一;2021 年,人工智能服务器全球市场 份额 20.9%,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市场份额超过 50%;2021 年,边缘服务器市占率 40.9%, 持续保持中国第一。

  中科曙光于 2006 年成立,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和存储产品的 研发工作,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于 2014 年上市。在多 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领先的行业地位,产品和解决方 案广泛应用于政府、互联网、金融、电信等诸多行业。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高端计算器,2021 年贡献约 80%的收入;产品毛利率保持稳中有 升的趋势,近 5 年平均毛利率为 20.73%。近年来公司收入和利润保持稳健增长,营业收 入近五年复合增长率 15.5%,净利润近五年复合增长率 39%。 2021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 15.34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13.69%。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 投入 33.95 亿元,2021 年新增研发人员 575 人。2021 年,公司新增获得专利授权 90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40 项,实用新型 33 项,外观设计专利 17 项。

  投资要点:屏显行业龙头企业,产品线丰富适用性好,产研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快速响应需求, 课后服务相关行业政策利好,海外业务增量客观。 公司成立于 1990 年,是国内教育信息化重要企业,智能交互显示行业知名品牌。公司主营 业务全面聚焦教育行业发展,为教育行业用户提供教育信息化产品、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和智 慧教育服务等智慧教育业务,同时,公司继续孵化“newline”中国商用业务。

  投资要点:教育考试信息化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稳健增长。智慧招考产品功能完善,客户认 可度高;智慧校园业务持续扩展,教育信息化贴息政策释放红利。 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 教育信息化产品并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产品的主要终端用户为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 产品主要涵盖智慧招考、智慧教育和素质教育三大系列。

  公司 2022 年业务进展: 智慧招考方面,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标准化考场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28.01%。在 高考期间面对疫情的不利,公司圆满完成了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及全国 29 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的高考保障工作。同时,公司分别为部分省份的高考及全国多个地市的中考提供了英 语听说全场景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成功保障了公司服务区域英语听说考试安全、平稳的顺 利进行。 智慧教育方面,除中标区域智慧教育项目及 K12 类学校智慧教育项目外,还为国内多所大 学及高职院校提供智慧校园内容建设,受疫情影响项目出现延期现象,2022 年上半年智慧 教育业务实现收入 4760 万元,同比下降 2.69%。上半年,公司完成了智慧体育产品软硬升 级工作、资源内容的补充更新,同时加强市场拓展力度,完成多区域的体育中考试服务项目、 校园运动会服务项目;公司智慧体育角、AI 体育仓、智慧体测室、智慧家庭运动(微信小程 序)等多场景业务在多省份落地。生涯规划产品体系完整,学校可按需采购,部分区域平台 项目陆续交付。 2022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51 亿元,同比增加 23.60%;归母净利 0.90 亿元,同比减少 2.53%;扣非归母净利 0.88 亿元,同比减少 3.4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很赞哦!